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22
收起左侧

作文《故乡情怀》 慎入,忒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6 12: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治 于 2021-4-9 00:16 编辑

      儿时的我,曾经居住在一个江南小镇上。小镇算是附近一座历史名城的下辖,两城一大一小隔江矗立,从天空看仿佛是两粒上帝不小心遗落的明珠,在风景优美的江南大地上分外耀眼闪光。
小镇虽然不大,但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上溯秦汉便有正式官方记载,隋唐已降也出过不少名人。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小镇已没有了城墙,只剩下环绕四方的护城河依然静静在流淌。我家住在小镇的西头,相距半里的护城河
外是一座秀丽的小山。山路盘旋,蜿蜒而上。台阶是刻有斜纹的长条石垒筑的,上面有供游人小憩的凉亭,也供应茶水。虽然山不太高,但登上山顶便也可将全镇风景尽收眼底,若举目向北远眺,
距离两公里左右开外,横亘着另外一片山脉,它延绵数里,风光叠翠,最高的主峰上伫立着一座直插云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两山对望,一西一北,遥相呼应,如同一对神仙眷侣共同守护者着这一
方秀丽水土。我上的学校在小镇的最东面,所以我每天上下学大概都会骑着车经过一条贯穿小镇东西两端的石板长街,街的中间都是由整齐划一的大块长方石板铺成,由于年代久远中间石板的
表面已被磨损得油光发亮,看不清原来的雕刻纹路了。而且许多石板都已断裂松动。每天都在这条长街来回,时间长了自然也就知道哪块石板会动,轮胎压过哪块石板,下面的积水会溅到恰巧走
的过行人。于是,绕开这些不安分的石板便成了一种骑车技术的考验了。

      这条石板街有上街、下街之分,因为年久失修或者新城市规划的原因,当时这条石板街正被划入拆迁范围,等待着不久的将来被从此抹去、改建。石板街的两边都是青砖、白墙、黑瓦的老式楼
房,内部是木板间隔的,所以好几次失了火。这种老式的居民楼一般是两层,有些上面带个老虎窗的格子间,上面住人,楼下一般都会开店做些小买卖。街上的店铺有很多,卖什么都有:有杂货铺,
卖些铁锅,笤帚,茅草纸香烛等日用品、还有铁匠铺,那时还有乡下人专门过来附近的农贸市场卖菜,回去的时候会顺便带些农具,此外也有书店,百货店,副食品商店,钟表修理店等等。那时稍微
大点的商店几乎都是国营的。服务员也没几个是不吃枪药的。国营嘛,那个年代算是有了出息,端上了铁饭碗,吃着集体的粮自然要高傲点显得与众不同。国营商店里的货架上没有什么好卖的,一
年到头数来数去就那几件货热水瓶、肥皂、毛巾、解放球鞋啥的。当然街上还有各种点心店,有时候上学快要迟到,就会买个粉团子,边行边吃。 这种粉团的味道一直来让我很难忘记,团子是糯米
做的里面裹着桂花糖,但是外面那层鹅黄色的粉是什么,我至今也傻傻不清楚。回国许多趟跟人打听也没人说得明白。还有一种生煎锅贴也是很好吃的。哦,记得有一种叫“老鼠屎”的零食也不错,
吃起来酸酸咸咸,生津止渴,我常去街口的副食品商店买,两分钱一小包。那时也有泡泡糖,粉白相间的油蜡纸包装,但要5分钱一条。新潮的东西总是很受女孩子们的青睐,觉得能吃泡泡糖是一
种炫耀,哪怕是多吃几天板蓝根,在所不惜,也要买上几条。

       长街上除了各色店铺,也有不开门做生意的,早晨上学的时候也是别人生炉子的时候,远远看去,整条街像是朦胧在淡淡青蓝的云雾里没有尽头。走出这片烟雾的缭绕,与街口相接的是本镇最
主要的大街市心路,是一条横贯南北的“大马路”,以上面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为界,将石板街的上、下街一分为二。穿过市心路,便是下街的开始。这段路没有上街那样热闹,街口昏暗的路灯下有一
家国营的点心店和一家也是国营的旅馆。街的另一头才有零散的几家个体杂货铺,卖些小孩喜欢的摔炮、洋片啥的小零碎。因为这个旅馆,我额外地说说南方的寒冷。都说南方相对比北方热,那是
没领教过咱南方秋冬天的湿冷。而且以鱼米之乡自居的南方人,再冷也是没有用暖气的习惯,不像北方人,初秋便会早早地在室内开启了供暖。记得有一年中秋时节,我舅从北方来南方公干经过我
们小镇,家里小没办法,只能吃过晚饭,把他们安排在这家地处下街的旅馆,将就住一晚。奇怪的是北方人不认识大闸蟹,更不会知道怎么吃。早晨送他们走的时候,我听见舅舅跟我妈抱怨:再也不
来你们南方了,盖两床被子还冷得我们够呛!从北方人口中说出来冷得受不了,想必冷得也不简单,这是我第一次从别人的话里见识了南方寒冷的厉害。顺着往东的方向继续一路前行,下街的终点到
了,也是护城河东北角转向南方的拐点。算是到了原来的城墙脚下。人们习惯叫这个地方东门,想必城墙没拆的时候这里是有城门的。出了东门算是走出了镇子,可其实前面还是石板街,只是变得窄了
些,石板也没有上下街的来得整齐巨大,它之后通到哪我也不清楚,只是很长很长,仿佛遥远的那头还连接着另一个小镇,永远走不完。

      长街的外侧是一段维护较好的护城河,一路伴随着石板路走到了镇外。靠河一边的楼房跟大多数江南水乡的房子一样,自然都有后门,顺着台阶下去可以方便取水。那时候小镇环境是很好的,经
常可以看到白鹭这种水鸟。附近没有大型工厂污染环境,河里的水还算清澈,可以洗衣、淘米。夏天的时候,街上的孩子们也会结队去河里洗澡,年纪小的男孩也不穿裤子,光着屁股站在与后门一样高
的石头台阶上,一个接一个排队往下跳。偶尔也有人在河岸钓鱼,钓上来的有鲫鱼、乌鱼、还有人沿着河岸摸螺蛳。河上常见的是来往的乌篷船,乌篷船的船老大基本都是一个模子,除了炎热的夏季,
一般都戴着黑毡毛,穿着中式灰色的夹袄。这种船是江浙水乡特有的,驾船的人半仰躺着、手把舵、用脚一推一拉来摇橹。这情景往往会让我联想起了鲁迅的家乡和百草园,对润土也有一份格外的喜欢。
其它的船也有稍大的,主要是运粮、运酒的机械船。运酒的船老大基本都是绍兴人,绍兴人认为黄酒是滋补的,多喝点可以当饭吃,所以酒量大概都特别好。看他们喝酒都是拿根输液管子插入酒坛直接喝
的,喝过这坛接着又喝另一坛。这种船肚子大,装货多,像绍兴老酒这种可以放下一两百坛,这种船还开得快,由于河道比较窄,每次开过的时候都会掀起一阵阵不小的波浪,映着阳光的淡绿水面高低起
伏,金色的波光随之闪耀鳞动,拍向岸边会卷起白色的浪花,这短暂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绚烂美丽,像极了夏天里偶然飘过的雪,还没落下便迅速地融化了。

      镇上生活没有什么大风大浪的事,除了89年闹学潮有些轻微的躁动,其它的日子算是比较平静。那时的人们一般或多或少都会在自己家里凉些咸菜,鱼干。我们小镇上的人会将菜干、笋干混合着
放在竹匾里,放置在一个通风没有阳光的地方阴干。考究的人家会在菜干里加些熟毛豆。这种在竹匾中晾晒的菜干多半是熟的,很干净没有一粒沙子。与现在商场里买来的那种洗了无数遍,就算洗白了
所有的黑,照样还有沙子的梅干菜,有着天壤之别,石板街上住的人家时不时的也会有将菜干摆在自己家门口晾晒的。在那个没有多少零食和娱乐的年代,走过偷抓一把来吃也是过往儿童们的一种欢乐。
被发现罪行的时候,拿着火钳追出来的婶婶大妈会骂个没完,凶得很。在我那个天真的年纪,快乐是不分季节的,几乎也分不清场合与事情。后来稍微懂事点就不再这样去做了,但这儿时捣蛋做坏事的一
幕,没有因为我对错误的深刻反省,被轻易遗忘,而是常常会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自觉地从记忆里偷跑出来。我想这就是时间流逝时为我沉淀下的记忆,记忆留在脑子里时间长了大概就会有生命。尤其是
在那种身在异乡,对遥远故乡更加迫切思念的乡愁中,记忆便更爱与你捉迷藏:当你极力想要去找寻她的时候,她会像个调皮的顽童浑身涂满了泥巴,往那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躺,让你怎么都找不到;
当你想忘记她的时候,她却又偏偏眨巴着明亮的眼睛,躲在不远处一棵树后,透着一丝难以琢磨的熟悉,窥探你,这种不经意的似曾相识,到更像是岁月留给你的秘密。

      前些年我特意去了趟这个我儿时曾经居住过的小镇,去之前我联系了一位同学来接我。小镇翻天覆地的变化令我难以掩饰从头到脚,一身的惊愕;记忆中镇里唯一的一座10层的建筑早已被拆除,那
是当时镇上绝对的商贸中心,现在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青石板的长街也不知何时从清澈的护城河边抹掉了古老的身影。如今的小镇道路纵横交错,宽阔的大马路两边,星罗棋布开满了各
种琳琅满目的商场,顾客进出络绎不绝;大片霓虹灯闪亮的酒店、笙歌曼舞的夜总会如璀璨夺目的宝石般错落其间。一时间,我根本不能想象这就是我儿时居住的古老江南小镇,现在的她更像是繁华的都
会:车水马龙的热闹在炫耀她的富裕、熙攘的人群脸上都挂着笑容;整个小镇都弥漫着满足的喜悦、洋溢着幸福的欢快。身处其中,你不难感觉得出那由古老跨越到现代化的骄傲与信心。小镇有不少高级
宾馆,有四星级酒店,还有个是五星级的。我选择了其中最高的那座,临时入住一晚。为的是可以俯瞰全镇,以便寻找出那让我陌生的当年最熟悉的地方。当晚,如意料中的那样我并没有睡,似乎有所期待
地坚持到了天亮。太阳初升的时候我站在窗前,我感谢无法克服的时间差,还有那无以言表的荡漾情绪,让我不能入睡。却成全了我,让我再次有幸眺望这故乡东升的太阳,与儿时骑着自行车穿越于石板
长街的那少年看到的,同一个太阳。太阳并没有被寒冬的孤寂湮没,也没有被玻璃的冰冷阻挡。而是如同一位守信的旗手准时升起,将光芒温暖地赐予了我。阳光的耀亮有些刺痛,让我睁不开眼,那令我
眩晕的金色灿烂,如同在向我不停地浇灌乡愁,诉说已往。沐浴其中的我执拗地向记忆索取那个故乡所有的梦。这一刻,思念故乡的情怀,就像一个刚刚断奶的婴儿,渴望重新喝到带着母亲体温的乳汁一
样,迫不及待地要回到妈妈怀里,重温难忘的过去。时间飞快像一头奔跑的小马,稍不留神,一晃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懵懂儿时的记忆,是时间在脑海里最清白处的精心镌刻,当时间走了,带不走它留下
的绚烂图卷。

2021年 4月6日凌晨记于马德里
7日,修改
8日,修改一处 地名错误、添加了小镇历史的记载,增加了几个当时时代元素;摔炮,洋片,修改了几个标点符号。
注释:船老大喝酒,其实是偷酒。 板蓝根在那时也是小孩子的一种零售。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子 +599 魅力 +1 收起 理由
笑熬浆糊 + 599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4-6 13: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眼掠过

有空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6 13: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我也该睡一会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6 14:28:36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真好,读完能脑补出青石板小镇,护城河偶尔过往的货运船,绍兴酒,而且还是做拥有五星级酒店的小镇,繁华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6 16: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朗朗有声 发表于 2021-4-6 14:28
文采真好,读完能脑补出青石板小镇,护城河偶尔过往的货运船,绍兴酒,而且还是做拥有五星级酒店的小镇,繁 ...

谢谢朗朗兄弟能把拙文完整审视一遍。真是非常感谢!我其实没什么文化,作文顶多算得上高中以下水平。如果你有心另写一篇,那水平之高,必定是令我难追项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8 2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看太累了。但写得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8 23:46:38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怀念曾经楼下的豆腐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明888 发表于 2021-4-8 22:37
手机看太累了。但写得很有趣。

谢谢阅读,写得是太啰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libertad 发表于 2021-4-8 23:46
我只怀念曾经楼下的豆腐脑.....

没吃过板蓝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0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情怀,码字也不易啊,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笑熬浆糊 发表于 2021-4-9 00:05
这情怀,码字也不易啊,赞一个

师太客气,我理解。要不是我自己写的,我也没耐心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0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这种北非的蜜枣汁真像板蓝根
mmexport161791969789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libertad 发表于 2021-4-9 00:10
那,这种北非的蜜枣汁真像板蓝根

还记得板蓝根的味道,说明年纪也不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00: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板蓝根和午时茶这边货行里应该能买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笑熬浆糊 发表于 2021-4-9 00:17
板蓝根和午时茶这边货行里应该能买到的

我猜师太的年龄也该看得懂。那时候小孩子没啥东西吃嘛,板蓝根当糖吃,全国都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00:34:18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为而治 发表于 2021-4-8 23:19
我猜师太的年龄也该看得懂。那时候小孩子没啥东西吃嘛,板蓝根当糖吃,全国都差不多。 ...

阿弥陀佛,贫僧只吃牛皮糖,现今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味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0: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libertad 发表于 2021-4-9 00:34
阿弥陀佛,贫僧只吃牛皮糖,现今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味道了。

学校门口挑来卖的,还有芝麻糖,麦芽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4: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头的人都习惯了看视频,谁还有耐性看作文啊。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4: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了部《钢的琴》电视剧,剧情描写与我的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4: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剧中人物 小雨 考上大学就立刻翻脸不认人,与谈了两年的男朋友划清界限,这种现在看似不合理的做法,却非常具有那个时代人们普遍思潮的代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3-28 18:00 , Processed in 0.01982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